中国戏曲的另一种永存模式,网易默默努力4

在互联网音乐和短视频媒介的助推下,国风成为近年来除流行之外最热门的音乐类型。其中最具辨识度的,无疑是夹杂着戏腔的音乐内容。这使得传承千年的戏曲艺术,又开始在年轻人群之间流行。

年轻人因为戏曲唱腔而爱屋及乌证明了,利用现代化的媒体、网络传播戏曲文化,能够让更多的人喜欢上戏曲,让戏曲文化更久远的传承下去。

在这一方面,网易公司,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为国内最重视原创、最早开始弘扬传统文化的游戏公司,网易旗下很多游戏从诞生之初就被种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像是古风网游《逆水寒》就因为多次以游戏作为创新载体,不断尝试以不同维度、不同方法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而受到央视等主流媒体的赞许。

早在年,《逆水寒》项目组就决定在游戏中传播传统戏曲文化。而且他们并非单纯的推出一套带有戏曲元素的游戏时装或者故事剧情,反倒是想要用数字化的形式,将最原汁原味的戏曲艺术“移植”到游戏中,通过给玩家们创造最潮流、最便捷的观剧体验,让他们接触并喜爱上戏曲文化。

在游戏中还原戏曲剧目,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毕竟传统戏曲对演员的形体要求极高,每一个动作的尺度把控和拿捏都要花费十余年的时间去摸索,依靠游戏角色建模和动作编辑,很难做到神形兼备。

为了能够在游戏中尽可能地还原出传统戏曲演员的风采,《逆水寒》想到了“动作捕捉”技术,并邀请了国内著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们亲自演唱,借助好莱坞级别的电脑动作捕捉技术和数字还原技术,将传统戏曲的精髓原汁原味的复现到了游戏中。

这一工作成果在年开始首次与玩家们见面,在国内戏曲界的顶级大师、戏曲最高奖梅花奖得主孔爱萍与施夏明、丛海燕、温珊珊、项李亚等多位顶级戏曲艺术家共同献声下,《逆水寒》成功的将越剧《梁祝》及昆曲《牡丹亭》一比一的还原到了游戏中。

为了能够让玩家们获得更优异的视听体验,游戏还上线了一个名为“瓦舍听戏”的系统,在游戏中汴京城内的勾栏瓦肆内搭建了一个华美的戏台“梨韵阁”,每周定时上演折子戏。

梨韵阁中听戏既可以保持自由视角纵观人声鼎沸,也可以采用固定视角更加精准的观察戏台角色的一举一动,凭借优雅的古韵和新奇的数字文化演示,这一系统迅速获得了玩家们的认可,很多没有接触过戏曲的玩家,竟然养成了在游戏中看戏的习惯。

而在首次尝试“数字化戏曲”获得成功之后,《逆水寒》官方就将这一模式当成了一份“历史任务”,此后每年都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与国内顶级戏曲艺术家合作,将传统戏曲的名段“数字化”。

年,《逆水寒》找到了黄梅戏剧院院长蒋建国先生及吴亚玲女士,深入学习了一段传统的黄梅戏剧表演,并且将黄梅戏中经典的《天仙配》和《女驸马》桥段更新到游戏中,供玩家们欣赏。

年,《逆水寒》又联系到了豫剧名家、梅花奖得主吴素真老师与豫剧青年演员代表王顺老师,用全息演出的方式,重新演绎豫剧名曲《花木兰》选段“刘大哥讲话"。

到了年,《逆水寒》更是邀请到了梅派第三代传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张馨月老师,将梅派京剧名段《穆桂英挂帅》完美的复刻到了游戏中,让玩家们踏进梨韵阁,就能听到韵味醇厚的京腔。

经典戏曲名段的“数字化”,不仅让许多《逆水寒》玩家爱上了戏曲艺术,也进一步扩散了游戏本身的品牌影响力。

比如国家队级歌唱家谭晶,就曾被《逆水寒》一门心思推广戏曲文化的行为所打动,与《逆水寒》进行了合作,重新演绎爆红网络的戏腔歌曲《赤伶》,为“梨韵阁”做宣传推广。

而诸如中国新闻周刊、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也因为《逆水寒》利用数字技术演绎国粹经典的行为,对游戏大加赞赏。称其“主动承担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推动了文化存续,也大大增强了年轻一代的民族自豪感。”

默默坚持四年之久,在游戏中复现戏曲文化,不仅培养了玩家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还被主流媒体点赞。不得不说,网易《逆水寒》在推广戏曲文化这方面,真的“杀”疯了。

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种用游戏存续、传承传统文化的模式呢?说说你的看法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0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